基金业绩接近“转正” ,新产品发行回暖,私募解读后市行情
发布日期:2024-03-21 浏览次数:8147次
持续了1个多月的反弹行情给基金业绩带来实实在在的提振,也使得投资者的信心有所恢复。
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主动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撤已经分别缩减为0.5%和0.45%,距离“转正”仅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被动指数型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为1.24%,显示出结构性行情突出的特点。
数据显示,超过7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超过10%,从板块主题来看,涨幅居前的产品多是踩准了人工智能这一波反弹行情,重仓资源、先进制造、医药等板块的基金中也有部分产品表现出挑,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
随着基金业绩整体回暖,新基金发行也有了些许暖意。统计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截至3月19日,3月以来新成立的基金总数为68只,相比2月全月增加了8只,发行总份额和平均份额分别为884.77亿份和13.01亿份,较2月全月的360.97亿份和6.02亿份均有显著增加。
具体看,据统计,截至3月20日,3月新基金发行规模为1055.15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发行规模为771.21亿元,多只债券基金发行规模超过60亿元,其中安信长鑫增强债券发行规模为80亿元,国投瑞银启源利率债发行规模也在80亿元左右。
此外,偏股基金发行也有所回暖,发行规模为261亿元,创今年以来月度新高。
具体而言,ETF是重要的增量资金,3月,多只备受市场关注的中证A50ETF密集成立。从整体看,首批中证A50ETF募集规模合计超过165亿元,其中多只ETF募集规模达到20亿元。
从发行结构来看,新产品也有些许亮点。3月以来,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和发行份额分别为30只和210.45亿份,相比2月全月的15只和39.35亿份有明显改观。
不过,债券型基金新发份额占比仍高达72.14%,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新发份额占比合计为25%左右,显示出发行市场“股弱债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随着反弹行情的持续演绎,机构对于后市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专家表示,近期2月CPI同比重回正增长,超跌的大消费板块出现修复,市场表现出明显的轮动特征。
后续政策力度和落地效果、地产基建景气度、市场流动性等仍是核心观测因素,重点关注“以旧换新”带来的装备制造、汽车、家电、家居等行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随着市场交易情绪回暖,成交额持续放大,外部市场对于A股的信心正在恢复。
板块方面,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进一步显现。其中,核心板块电力设备新能源和医药生物目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值得持续关注。
沪指3000点上方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入,不管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基于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还是对经济数据的企稳回升的期待,都表现出对下一步行情拓展空间的信心。
特别是比照外盘的情况,公布的美国cpi超预期,ppi数据也比较好,降息的节奏和力度可能减缓,美股走势呈现高位震荡疲态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还是持续的流入A股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投下了信心的一票。在板块方面,未来继续看好成长和复苏的主线。
现阶段,投资者还是在没有数据的基础上对政策抱有更高预期,这会导致短期市场波动加剧。
经济数据仍是库存周期磨底特征,2月新增社融1.6万亿,略低于市场预期,M1、M2较23年12月数据略有回升,但较1月下降,货币活化程度仍待提升,经济回升动能仍待加强。
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建设,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A股估值仍处历史底部,资金面边际改善,预计宽基指数继续震荡上行,中观基本面线索更加重要。
投资机会上,关注受益海内外需求边际好转,供给存在约束,商品价格开始上行的,以铜为代表的部分上游周期股。关注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和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成长方向,如AI板块。
红利风格受风险溢价回归驱动,或继续震荡上行,关注公用事业、石化等高股息板块。关注受益国内放量和出海的医药创新器械。海外方面,关注受益减肥药等产品放量的海外医药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