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15日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其当天开展7天期20亿元(人民币)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年期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和2.5%不变。
4月MLF为“量缩价平”操作
4月份,资金面扰动不大,整体维持中性偏松状态,中国央行维持缩量续作MLF,净回笼700亿元,有助于实现市场供需平衡。且有1700亿元MLF到期,本次MLF为“量缩价平”操作。
在15个月的连续净投放后,央行一改过去风范,已经连续两个月缩量操作,背后也说明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本月中国央行政策利率保持稳定,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近期数据看,宏观经济、物价及实体融资情况整体理想,而之前加码政策效果仍在释放,短期降息迫切性不高。
整体看,降准、降息、定向工具仍在工具箱,但具体实施需要看宏观经济修复、物价回升及房地产复苏节奏而定。
短期降息迫切性不高
一季度经济数据总体好于预期,之前加码政策效果仍在释放,因此短期降息迫切性不高。
不过,MLF缩量操作主要是源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并非释放政策收缩信号。进入二季度,伴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均衡投放”影响反转,信贷有望同比多增,届时MLF也将恢复加量续作。
在4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一季度银行净息差有可能进一步收窄的背景下,4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将保持不变。若未来存款利率调降、降准或降息落地,则会为LRP再次下调创造空间
经济回暖叠加流动性充裕
从近日公布的社融数据和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9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回落,但仍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
一季度经济数据总体好于预期,物价温和回升,信贷支持效果正逐步显现。
本次MLF缩量操作,并未释放政策收缩信号。进入二季度,伴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均衡投放’影响反转,信贷有望同比多增,届时MLF也将恢复加量续作。
年初工业生产、投资等宏观数据偏强,3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结束此前连续5个月的收缩状态,大幅升至扩张区间,一季度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向上势头。由此,当前实施政策性降息的迫切性不高。
从央行近期的逆回购操作来看,在流动性平稳的背景下央行也无意过多的投放资金,因此本月MLF的缩量操作也有迹可循。截至4月12日,月内逆回购累计投放180亿元,到期8560亿元,净回笼资金8380亿元。
近期同业存单利率快速大幅下行,与MLF的利差进一步走阔,金融机构对MLF的需求也不强。
在资金面稳健宽松、市场收益率下行环境下,当前部分机构仍存在明显的资产配置顺周期、拉久期和上杠杆行为,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量经常处于7万亿元以上高位。MLF缩量续作有助于降杠杆、防空转,增强资金市场利率稳定性。
此外,从外部来看,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减弱,美元指数大涨,人民币贬值压力也相应加大,对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形成掣肘,政策利率保持不动有助于稳汇市。
降准、定向工具优于降息
作为LPR利率的定价之锚,在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本月的LPR利率也有望保持稳定,此外鉴于2月LPR超预期下调,近期LPR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不大。
专家认为,降准、定向工具相比降息更优先,二季度后期可能开启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届时会为LRP再次下调创造空间。
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低于趋势水平,外需前景复杂,国内经济进一步修复需要偏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持,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仍是有效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常用手段,相应政策工具空间充足。但具体实施需要视宏观经济修复、物价回升情况及房地产复苏节奏而定。
综合今年货币政策着力点、银行净息差压力以及内外均衡等因素考虑,预计在国内经济表现未明显偏离复苏轨道的情况下,降准、定向工具相比降息更优先。
今年央行注重信贷投放方面重视均衡性、存量盘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银行正在跟进存款利率下调,且监管要求2024年4月底前全部存款实现自律定价。
若前期政策效果不能有效体现,则二季度后期或开启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以管控银行负债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存款利率调降、降准或降息落地,则会为LRP再次下调创造空间。
央行在年中前后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较大。首先,这将释放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清晰信号,有助于促消费、扩投资,改善社会预期,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
其次,MLF利率下调会带动LPR报价联动调整,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低利率环境也将为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引导居民房贷利率较快下调,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